人民財評:“網紅”自制不是脫離監(jiān)管的理由
宣稱“手工制作”“純天然”“無添加”……近年來,自制食品藥品大量出現在網絡上,從咸菜、臘肉、腐乳到果酒、餅干和糕點,再到減肥酵素、壓片糖果、中藥茶飲,令人目不暇接。但與此同時,商家無生產經營資質、商品安全存疑等也被頻頻曝光。
所謂“自制”,顯然是要區(qū)別于“廠制”,常常主打“媽媽的味道”“家鄉(xiāng)土味”等情懷牌,標榜“純天然”“無添加”自詡食用安全。可經過媒體調查,不少商家的虛假宣傳被拆穿,一系列亂象浮出水面。
比如,某購物平臺上一店家宣稱自制內蒙古風味羊肉腸,發(fā)貨地卻是河南商丘,有消費者留言“百分百不是羊肉腸”。還有顧客購買一款手工自制牛肉干,到貨后發(fā)現肉已發(fā)臭變質。再看自制藥品,就更玄乎,號稱“祖?zhèn)髋浞健薄耙活w管用”,實際卻是多家店鋪“藥方雷同”,有網友稱服用后“上吐下瀉”……凡此種種,不少自制食品藥品質量堪憂,令消費者叫苦不迭。
不良自制商品“露馬腳”的地方還有,在包裝上不標明商品信息,沒有執(zhí)行標準,店鋪無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。還有的包裝和標簽貌似“正規(guī)”,可經查驗,生產許可證和店鋪名稱都是假的。如此遮遮掩掩,甚至赤裸欺騙,暴露出經營者心中“有鬼”。更大的“破綻”是,某些自制產品銷量數以萬計,“自家制作”有這么大的“產能”嗎?很難說“網紅”自制不會淪為“黑作坊”的遮羞布。
可以肯定的是,妄圖以自制為幌子逃避法律約束和監(jiān)督,完全是自欺欺人。相關法律規(guī)定,個人在銷售自產農副產品(如米、面)時不需要辦理登記。而一旦要對農副產品進行加工(如腌制等)并銷售,經營者必須取得生產、流通、經營的資質許可。食品安全大于天,自制不是脫離安監(jiān)的理由。至于藥品生產和銷售,更有嚴格的監(jiān)督管理規(guī)范。有關問題涉及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,沒有任何“博弈”空間。
鑒于自制食品藥品亂象多出現在網絡交易平臺,進一步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勢在必行。平臺方必須遵守法律規(guī)定,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,審查其資質和許可證,發(fā)現違法行為應立即停止提供服務,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。網絡平臺切記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。
對消費者來說,因購買自制食品藥品導致權益受損,可依照相關法規(guī),向經營者或生產者要求賠償。如果網絡平臺不能提供入網經營者的真實信息,則由平臺先行賠償。必須指出,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,消費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有關部門也當依法行政、依法維權、依法懲處。
強化監(jiān)管是為了確保食藥安全。生產企業(yè)和經營者要明白,只有遵循法律法規(guī),生產銷售合格、安全、放心的產品,才能對得起良知、站得住腳跟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