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論文查重率成為判斷畢業(yè)論文合格與否的重要依據,為了順利畢業(yè),許多學生在提交學位論文前,會通過查重軟件購買查重服務。盡管多數學校在論文評審階段會提供免費論文查重,但是,有很多學生自費查重,而且不止一次。這看似奇怪,實則暗藏玄機。
在筆者讀書的2000年前后,沒有太在意查重這個問題。因為學位論文都是自己寫的,不擔心被查出抄襲。近年來,論文原創(chuàng)性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特別是在翟天臨論文抄襲事件發(fā)生后,高校更加重視論文查重。一些導師為了避免學生論文問題引火燒身,也支持學生提前查重。
隨著需求量的增長,論文查重服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。一般查一次的價格在300-400元,學生如果查三次就要花1000多元。之所以學生還要自費查重,就是因為他們不放心,不知道論文軟件到底是怎么運行的。而且,一些學生的確存在抄襲行為,想通過查重掩飾問題。很多學生先抄,抄完之后再查,查到哪個段落有問題,就改哪個地方,讓重復率滿足標準。
論文查重能否有效防止抄襲行為?如何規(guī)范查重服務存在的問題?
查重軟件是很“傻瓜”的工具,這也意味著它不夠人性化。目前查重只能查找字面上的抄襲,即逐字逐句的抄襲。如果稍微修改幾個詞的順序就查不出問題。所以,查重結果存在“假陰性”,即判定論文沒有抄襲,而實際上它可能抄襲或剽竊了。當然,對存在僥幸心理的人而言,查重軟件的確會有震懾作用。至于論文質量怎么樣,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抄襲是情節(jié)嚴重的學術不端,應該對其零容忍。但是,查重為抄襲設定了一個量化標準。有趣的是,各個高校和不同學位的論文要求居然還不一樣,仿佛讓嚴肅的學術不端問題可以議價。比如,有些大學允許本科畢業(yè)論文30%的重復率,有的學校則劃定了10%的紅線。這樣一來,是不是有些學校可以多抄一點,有些學校可以少抄一點?
零抄襲是一個質的問題,如果把抄襲量化,就相當于把這個問題矮化和庸俗化了。向行將走入社會的畢業(yè)生發(fā)出這種信號,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,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。查重軟件更多應該作為一種輔助工具使用,不是像現在這樣成為畢業(yè)論文的生死線。
論文查重的另一個問題是“一刀切”。實際上,學科之間是有差異的,比如法學論文要大量引用相關的法律條文,論文查出5%的重復率,可能并沒有抄襲。但是,數學主要是公式,重復率超過5%,都可能是嚴重抄襲。
論文查重也催生了龐大的新興產業(yè)。近幾年,每年畢業(yè)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1000萬左右,如果查重一次的利潤是100元,全國就是10億元。這還不包括學院、學校、教育主管部門購買的包庫服務。
論文查重本應該由政府部門或者公共機構承擔,但是,商業(yè)查重軟件扮演了“學術警察”的角色。由于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普遍采用一款軟件,這使得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被嚴重擠壓。一個健康的產業(yè)要有充分競爭,實現優(yōu)勝劣汰。學位論文、期刊論文等都是人類知識的成果,要推動查重數據庫不斷開放,優(yōu)化算法,并降低查重費用。
臨近畢業(yè),很多學生都在找工作,就業(yè)壓力大。在這種雙重擠壓下,學位論文就容易出現問題。一些大學生很少注意課程作業(yè)的獨創(chuàng)性。有些學生將一份作業(yè)交給三個不同課程,或者借師兄師姐的論文交作業(yè)。因此,查重不應該在大學生畢業(yè)時只做一次,而是要將其貫徹在整個培養(yǎng)過程之中。如果沒有過程管理,學生就難以養(yǎng)成用誠信態(tài)度寫論文的習慣。
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工作,美國、歐洲的大學普遍都有查重機制,大學之間形成了作業(yè)和論文的共享聯盟,歷年作業(yè)都會包括在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內,不管是公開的還是非公開的,都可以查到,而且一查一個準。如果發(fā)現存在抄襲或剽竊,就會作出嚴肅處理,重則會被勒令退學。學生從第一次作業(yè)開始,就養(yǎng)成了學術誠信習慣,認識到“抄襲必死”。
論文查重應該持續(xù)進行,而不能急于求成。不管學生畢業(yè)多少年,只要查出來學位論文存在抄襲,哪怕不是逐字逐句的抄襲,而是思想觀點的剽竊,也應該嚴肅處理。只要設下這個不能觸碰的底線,就沒有人敢以身試法。
(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(fā)展與戰(zhàn)略研究院研究員、公共管理學院教授)